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教育频道>今日聚焦
【幸福讲述】郝菊仙:​匠心守初心 数学课堂生长温暖

2025-07-22 08:44:34

来源:水母网   烟台港城中学



image.png

烟台港城中学    郝菊仙

获评学校第十三届师德标兵,于我而言,是荣誉更是鞭策。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我始终相信:师德不是抽象的标尺,而是融入每一堂课的耐心、每一次辅导的真诚;而教师的幸福感,正藏在学生眼中闪烁的求知光里,躲在团队并肩前行的默契中。

讲台是阵地,更是播种希望的田野

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持做到从大局出发,从小处着手,积极做好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全身心投入教学、管理等工作,从不斤斤计较,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教学中,认真备课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向45分钟要质量,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信念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力争课堂上尽可能多地提问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有所收获。课后,及时批改学生的课内外作业,力求做到全批面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生活中,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也喜欢上了数学课。同时,及时进行反思,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有人说,数学是冰冷的公式与逻辑的堆砌。但在我眼里,每一个数字、每一条定理背后,都藏着引导学生探索世界的钥匙。记得班里有个女孩曾因几何证明题屡屡受挫,课间躲在走廊抹眼泪。我没有急于讲题,而是先陪她梳理错题本上的痕迹——那些反复涂改的辅助线,其实藏着她不服输的韧劲。后来我们约定每天课后用10分钟拆解一道典型题,从“为什么这样做辅助线”到“如何找到题眼”,三个月后,她在月考中主动举手讲解解题思路,声音虽轻却格外坚定。那一刻,我忽然懂了:师德,就是把每个学生的困境都放在心上,用专业与耐心陪他们跨过难关。这种被信任、被需要的感觉,是身为教师最踏实的幸福。

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里,这样的瞬间成了我最珍贵的收藏。我渐渐明白,老师的“德”,首先是把每个学生装进心里——看见那个跟不上进度的孩子的焦虑,读懂那个偏爱解题捷径的孩子的机灵,尊重每个生命独一无二的成长节奏。数学或许有标准答案,但教育从来没有。

有人说,数学是逻辑的艺术,而教育是温暖的修行。在我看来,两者从不矛盾。批改作业时,我会在错题旁画个小小的笑脸,写上“再试一次,你离正确答案只差一步”;遇到学生因考试失利而沮丧,我会用函数图像打比方:“成绩就像抛物线,低谷之后总会向上,关键是找到自己的对称轴。”这些细碎的瞬间,让理性的数学课堂生长出柔软的触角,也让我在年复一年的教学中,始终保持着最初的热忱。

荣誉是起点,更是责任

捧着这份“师德标兵”的荣誉,我想起刚入职时老校长说的话:“当老师,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更要经得住考验。”二十多年来,我见过身边太多同事默默耕耘:有怀孕八个月仍站在三尺讲台的班主任,有自费给学生买工具书的老教师,他们从未计较过付出与回报,却让“师德”二字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愈发厚重。

这份荣誉,其实属于每一个在平凡岗位上发光的教育者。而我能做的,就是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认可继续前行——备好每一堂课,善待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公式与人生道理之间,做那个架桥的人。因为我始终相信,教育的真谛,从来不是培养完美的“标准答案”,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未来的日子里,我依然会站在那方讲台,用数字搭建桥梁,用爱心守护成长,在数学的理性世界里播种温暖,在教育的漫长征途中,做一名永远在路上的追光者。因为我深知,当教育者心中有爱,眼里有光,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会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最好的“师德”,从来都写在日复一日的行动里,藏在学生长大后回望时,那句“当年那个数学老师,真好”里。

编辑:薛玉兰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