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教育频道>今日聚焦
【幸福讲述】张欣:以沟通搭建理解的桥梁

2025-05-13 21:44:32

来源:水母网   烟台港城中学



22ca80574f1b804fb832b183fb2ad60.jpg

张欣,数学教师,中小学二级教师,现任烟台港城中学2022级4班班主任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接到宋主任的通知,我原本想分享一下平时在班级工作中与学生交谈的例子,但是这周五晚上班级学生间突然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改变了主意,今天我就跟各位班主任老师们分享这个新鲜出炉的事情。以及在其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关于"沟通"的深刻意义。

这周五晚上,一周的疲惫之后我原本要睡觉休息,但是突然班级小周的妈妈给我发来了一堆照片和消息轰炸。看到照片,我心里也是一咯噔,小周的脸上流血了,再接着看小周妈妈的连串消息,对于班级小李同学的一阵指责,从言语中我都能感受到小周妈妈的怒火,小周妈妈坚持这次小周没有主动找事,是小李无缘无故开始动手。但是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了解孩子,更了解他们的品性,两个孩子都不是故意去挑事的人,一定是哪个环节没有沟通到位。无奈之下,在当时已经是10点半的情况,我还是立即启动沟通程序,拨打了小李妈妈的电话、小李口中的“证人”同学电话以及与得到消息主动来找我的小周同学也进行了沟通。

结合三个孩子的叙述,我大致了解了事情的主要经过:小周和小李之前一直有矛盾,这次因为中午班级开窗问题导致小李情绪不满,放学后在一起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一起,因小周扬言要把小李的“丑照”发给微信的所有人,小李情绪爆发,升级为打架事件。

得知了具体情况后,我对于小周和小李采取了三步走政策。第一阶段:倾听事实,剥离情绪。采用"非暴力沟通"模式,在与这两个孩子进行电话沟通的时候。我注意到:

- 小李强调"他先找我的事,还要发我丑照"(陈述主观感受)

- 小周坚持"我没听到要删照片,是小李先打的他忍不了了再还手"(进行自我辩护)

但是通过小李描述用“当时情绪到这了,我实在是忍不了了,我才和他动手”的句式还原过程,在我问小李为什么不选择回家找我求助的时候,小李又补充了一句“老师,我觉得就是一张照片”后,我瞬间抓住了小李同学的认知,他将此事只是作为同学之间的玩闹,虽然打得比较激烈,但是被同学拉开后回到家跟妈妈说完就消气了。

而在小周这方面,小周在跟我陈述实施的最后,也承认确实自己不该一开始扬言要发小李的丑照,事后他也想跟小李去说对不起,但是小李已经走远了,没来得及。

在听完两个孩子讲述之后,我肯定他们做得较好的地方:小李一开始没有在产生矛盾的时候立刻动手;小周在动手后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两个孩子都能主动地跟老师讲述事实,不推脱责任,有担当意识。这样的表扬让他们两个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这次事件中不对的地方。随后我对两个孩子分别进行了第二阶段的教育:抓住关键精准教育。

小李在之前和小周就“闹”过一次,这也是小周妈妈这么生气的原因,而小李确实可以称之为是“容易上头且不顾后果”,而小周,更是促就了整个事情的导火索发生,不在乎同学的自尊,更是在推搡之间也失去了理智。针对其上两位同学出现的问题,我在电话的结尾分别进行了沟通劝导,提出下次避免矛盾的建议。

第三阶段:家校协同,建立共识

其实在最后一阶段出现点波折,小周的妈妈生气地找我,想要和小李家长联系,我将小周爸爸的电话给了小李的妈妈,叮嘱不管如何,双方一起解决两个孩子的矛盾是最重要的,更何况对方孩子脸被抓破,于情于理咱这边主动去联系一下是最好的。谁知,第三天(周日)小周的妈妈说小周爸爸要求到校解决事情,我在电话询问后,才知道小李的妈妈并未联系,联系家长时出现典型沟通差异:小周父亲要求“对方必须见面解决”、小李母亲认为“孩子打闹,孩子也被打了,不必上纲上线”。针对两个家长的不同意见,我采取了情感协调策略:

1. 展示两个孩子以及证人的话语。

2. 转述孩子原话(“小李说其实很后悔动手,只不过当时情绪上来就想着用拳头”“小周说想道歉但小李已经回家了”)

3. 提出共同目标:“我们现在要帮助两个孩子学会处理冲突,而不是让矛盾升级。”

好在双方家长都是明事理的人,在我第二次沟通后,小李妈妈和小周爸爸电话进行了沟通交流,事情和平解决。最终促成双方家长达成三点共识:不以惩罚为目的、给孩子改正机会、共同监督后续相处。

最后我想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作结:"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而沟通,就是我们触及心灵最重要的工具。这次事件让我更加坚信: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只有未达成的理解,而沟通就是搭建理解的最好桥梁。

后续:事情是第八周周五的事情,截止到目前又过去了两个周,这两个周我一直在观察两个孩子,他们之间一直保持了友好的交往行为,而小李同学也能够明显感觉到稳重了许多,能理智思考。我由衷地相信借着这件事,能够给两个孩子在之后的行为处事上带来深刻的警醒。

编辑:薛玉兰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