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4 15:52:41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9月24日讯(通讯员 杜俊宏)为全面提升校园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师生安全意识与自救互救技能,9月22日下午,烟台港城中学组织开展了一场“学生校内意外伤害预防与应急处置”专题培训活动。本次活动由孙德敬副校长主讲,校医李佳莲老师进行实操指导,全体班主任及各班级卫生委员共同参与,形成了“师—生—校”三级联动的安全教育新格局。
从案例到警示
校园安全无小事
孙德敬副校长深入剖析了校内意外伤害的严重性与学校所承担的教育、管理、保护三重责任。他强调,“预防优于处置,意识先于技能”,只有将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构建起一道坚实的校园生命防线。同时,孙校也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关注学生体质、履行及时救助义务等方面的法律责任,引导班主任树立“依法执教、生命至上”的教育观。
从理论到实操
心肺复苏已成为师生“必修技能”
校医李佳莲老师为全体班主任开展了题为《应急救护知识学习》的专业培训。她围绕心肺复苏(CPR)、气道异物梗阻急救等关键内容,结合人体模型进行分步演示,重点讲解了“黄金4分钟”内实施CPR的重要性、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判断意识—呼救—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每一个步骤都关乎生命的存续。李老师强调:“在救护车到达前,正确的现场急救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一环。”
培训最后,多位班主任老师现场学习实操,李校医认真手把手教动作要领,从生疏到熟练,真正将“知险会救”落到了实处。
培育骨干力量
卫生委员化身班级“急救先锋”
本次培训还专门组织了各班卫生委员进行强化学习和实操考核。通过实操训练,卫生委员们不仅熟练掌握了急救技能,更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将成为班主任在班级安全管理中的得力助手,是观察同学日常健康状况的“安全哨兵”,也是突发事件现场第一时间进行初步救护的“急救先锋”。通过培养这批学生骨干,将安全急救延伸到每一个班级末端,辐射到社会家庭。
从个体到体系
构建校园应急救护网络
本次培训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学校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通过班主任—校医—学生三级培训机制,港城中学正逐步构建起“人人学急救、个个能应急”的校园救护网络。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常态化、制度化,完善应急预案,配置必要的急救设备(如AED),并定期开展模拟演练,确保在突发事件面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成为学生生命安全的“第一响应人”。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底色;安全教育,是学校的底线。通过此次培训,港城中学不仅提升了师生的应急救护能力,更在校园中播下了尊重生命、守护生命的种子。唯有筑牢意识、落实责任、强化技能,才能让每一个校园日子,都平安而有光。
编辑:薛玉兰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