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通旅游财经 水母网> 教育频道>今日聚焦
烟台职业学院实行“3+1”多平台全员劳动实践教育模式

2025-05-14 09:22:35

来源:水母网  



水母网5月14日讯(记者王蔚 通讯员 吴月明 马宏伟)劳以启智,动以润心。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为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我们结合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建设,在学生工作中实行“3+1”多平台全员劳动实践教育模式。大一年级上好“劳动教育课”,开展“全员下乡实践”;大二年级推荐“青鸟计划实习”,设计“驻站志愿服务”;大三年级规划“一年校企联合实习”,形成“实习工作记录”;全体学生做好“第二课堂赋分”,辅以“宣传跟踪报道”。

个性化提升劳动意识,找准劳动教育切入点

大一年级开展劳动教育理论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结合每日的班级宿舍卫生清扫和扫雪等劳动任务,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体会劳动乐趣。

劳动教育课程

部分劳动活动

寒暑假期间全体大一新生参与“全员下乡”“家乡之味”等助农实践活动。学生们回到自己家乡,探寻家乡的本土风味以及红色回味,宣传推广家乡、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劳动实践的充分结合。助销家乡本土美味:深入农村一线、深入果园菜地、深入乡间地头,参与农耕劳作、体验农家生活、感受劳动魅力。讲述家乡红色回味:走访当地老革命前辈、参观当地的红色博物馆,制作成图集、视频,真正以红色教育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全员下乡”活动

多元化参与社会服务,找准理论实践结合点

设置烟台张裕、东台社区等8个志愿服务站,带领大二年级学生进行驻站志愿活动,实现社会服务、劳动实践的充分结合。金融防骗知识普及:通过真实案例讲解现代金融诈骗的防范措施,为群众上好“金融风险防身课”;生活常识小讲座:对商户开展消防知识讲座、向儿童讲解防欺凌知识、为老人带去老年手机使用培训等;多主题志愿服务:开展“衣迎暖冬”捐衣活动、“志愿青春 ‘海’好有你”环境保护活动、“扬心护童”四点半课堂等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站

多样志愿服务劳动

利用寒假时间和政府平台,通过“青鸟计划”让学生接触后勤服务、文件整理等基础性劳动以及会计核算、金融分析等专业性工作,找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的最佳结合点。

“青鸟计划”服务劳动

颗粒化全员历练提升,找准成长成才落脚点

大三年级,为大三学生提供劳动实习场所,采用“精神涵养+工作实习+创业指导”三位一体的方式,真正实现个人成长、劳动实践的充分结合。铸就学子“匠心梦”:通过劳模工匠进校园、企业家面对面讲坛,打通学生专业学习与劳动实习之间的沟通障碍。写好成长“实习篇”:全体学生赴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劳动,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进行多岗位历练。擦亮青春“创业心”:搭建起“同窗乡味”等创新创业平台,学生参与直播带货、电商运营等创业工作。

企业家进校园活动

参与实习

直播活动

在劳动和实习的同时,学生做好工作反思和经验总结,将在实习期内的工作经历、自身体会和思想感受以周报、月报、实习的形式,认真总结记录,最终计入实习成绩。

动态化跟踪考评,找准教育落地支撑点

项目形成完善的评价机制体系,依靠多种评价路径建立量化考核机制,真正实现赋分评价、劳动实践的充分结合。自我评价:学生根据参与“三下乡”活动情况、社区志愿服务时长及实习周报月报内容质量,将自身表现通过第二课堂分数进行体现;班长(团支书)评价:班干部通过“烟职在线”“学工在线”等平台进行第一轮审核;教师评价:结合学生在学校、企业、社会劳动实践中的表现,计入学生综合评价中的“基础性综合素质”及“第二课堂学分”。

同时在劳动实践的全过程宣传教育跟进,烟职会计系盛夏光年微信公众号开辟“全员下乡”“青鸟计划”公众号专栏,使得劳动教育的引领力、凝聚力极大增强。

部分专题图文

项目建设实施和稳步推进3年以来,已有3个年级共1400余名学生参与,实现学生“劳动实践、反哺家乡、服务社会、提升自我、实现就业”的完美劳动教育闭环,真正创造出了一个提供全员劳动教育的可推广可复制模式范本。

探索“多层面”全员劳动路径

打造青年学生和社会服务的双向奔赴平台

打造以劳动实践为载体的服务政府、乡村振兴、社区志愿、抗疫攻坚和社会活动的“五位一体”社会服务体系。累计共有170余名学生利用寒暑假期“青鸟计划”助力地方经济,助农团队带动学生1000余人参与家乡振兴,相关助农调研项目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山东赛区红色专项二等奖;600余名师生志愿者走进全市30多个地区和村庄,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3万小时,受益人群超过4.7万人,收到东台社区感谢信。

“五位一体”社会服务体系

家乡农特产品

实现“全面型”育人服务效益

搭建个人成长和就业创业的双向成就体系

荣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全国高校活力社团”“山东省优秀共青团员”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学生和班级社团近10个,荣获山东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一项,相关经验先后被学习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胶东在线等媒体报道近10次。

团中央伙伴计划

提供“可复制”劳动实践范本

打通劳动实践和理论教学的双向赋能格局

项目建设经验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二等奖、山东省辅导员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搭建起育人服务大格局,实现理论实践多元融合、学生成长和社会服务的全面提质和全局共振。

教育部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二等奖

山东省辅导员优秀工作案例三等奖

编辑:王蔚

版权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535-6631311

相关报道

  • 水母网官网微信

  • 水母网官网微博
本站官方网址www.shm.com.cn